close

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分局長陳榮俊領軍,協同雲林縣林內鄉烏塗村的耆老與孩童一起抬著當年引水灌溉的工具「籠仔笱」,並搭配歌手吳志寧演唱的「水田」,開啟「濁水溪搶水文化節」一系列的活動。

IMG_E6095.JPG  

IMG_6090.JPG  

「農村四季,生命之歌」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今年度舉辦的農村活動,春季的「跟著蝴蝶去旅行」,夏季的「磚窯花香生活節」,秋季則是「濁水溪搶水文化節」,以早期先人製作「籠仔笱」築壩引水灌溉的文化為核心,在林內鄉烏塗社區舉辦「搶水節」競賽,並結合濁水溪流域中上游的各項特色食材與景點,推出最水薈人文、最水覓生態、最水遊田庄以及最水農食鮮等一系列活動,邀請全國民眾親身走訪台灣農村尚水的所在。

IMG_6111.JPG  

「濁水溪搶水文化節」象徵對水資源的敬重以及搶水文化世代傳承。日治時期開始治理濁水溪,興築堤防及嘉南大圳濁幹線等水利設施,先人為了導水入圳,以人工製作大量籠仔笱(俗稱石笱)疊在3號水門阻擋溪流,一旦大雨過後濁水溪水量過大,籠仔笱常有被沖損的情況,必須儘速重新安置才不致於斷水影響農田灌溉,這個與時間賽跑的搶修動作,俗稱「搶水」,也是現今抬笱搶水文化節的由來。

IMG_6231.JPG  

IMG_6233.JPG  

籠仔笱是用竹子編的三角錐竹簍,並於竹簍內放滿石頭,再由村民冒著生命的安危,協力將籠仔笱抬放入溪中,幾百個幾千個籠仔笱排起來,引來濁水灌溉農村良田。其中籠仔笱的編製與安放當時發展成為社區居民務農以外的重要工作,也是社區最重要的在地產業,而這項工藝也延續至今,形成在地產業文

IMG_E6099.JPG  

隨著工業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現在溪畔已經不再使用籠仔笱來引水入圳,因此村民們會感念先人,年年舉辦搶水活動,希望透過搶水文化節的活動,從工藝編織到體驗設計,成功喚起老一輩對昔日在濁水溪畔編製籠仔笱、下笱投石的深刻回憶,促進村內居民及孩童對家鄉的認同感,讓水的文化持續的傳承,同時也讓民眾知道珍惜水資源。陳榮俊分局長表示,「搶水節」競賽的部分將在91415日盛大舉辦,鼓勵大家可以踴躍報名,參與百年的搶水文化。

39748466_2057387814313378_9056617431916609536_n.jpg  

濁水溪又名「撈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流,由於上游混合有黑色板岩的粉末,加上水流湍急不能沉澱,水色才會混濁,因此得名。孕育出水里、集集、名間、鹿谷、竹山、二水、林內等地區富饒物產以及豐富的生態環境。

IMG_6118.JPG 

林內鄉位於清水溪與濁水溪匯流處,是民生用水、灌溉用水、離島工業用水和水力發電最重要的取水池,尤其嘉南大圳和斗六大圳及其分支的水利設施灌溉了多數的嘉南平原,可說是水的故鄉。

林內鄉烏塗社區位在雲林縣取用濁水溪灌溉的源頭位置,烏塗之地名,取因濁水溪所夾帶的大量泥沙,慢慢沉積烏土終成良田而有今日富饒的土地,因此民眾稱之「黑土仔」,後更名為烏塗。烏塗農田因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濁水沖積使土壤肥沃、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與礦物質,也讓在地芋頭口感鬆軟、香味濃郁優於其他地區,同時也於104年在林內鄉公所的協助下,正名「林內芋」 

!cid_165793c1b4db7762ae04.jpg  

!cid_165793c1b4cc93c25422.jpg  

!cid_165793c1b4c5add2ecc1.jpg  

已是百年古蹟的烏塗發電廠,正位於烏塗村濁水溪中游南岸溪畔,建造於西元1923年,是當初為了烏山頭水庫而興建的發電廠,電力可傳達100公里遠的距離。

IMG_6151.JPG  

IMG_E6125.JPG  

雲林農田水利文物館園區內還有一座亞洲首創、全台首例的八角型分水工、俗稱八卦池,有農業灌溉用水、水力發電、工業用水分工的多功能效益。

IMG_E6122.JPG  

藉由「濁水溪搶水文化節」參加沿線的各項活動,可以感受台灣農村不同的風土人文、飲食文化與生態環境,特色農村將是您旅遊的新選擇。

後續訊息請持續關注農村小童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villagechild.TW)與教芋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CTOB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