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趟很不一樣的旅行!

我們前往的是位在高雄市甲仙區五里埔的小林村紀念公園,這裡不僅是小林村村民悼念已逝親人的地方,更是提醒大家面對大自然的無情威力,應當珍惜當下並心存謙卑。

此外,小林村村民大多都是平埔族人,前往小林平埔族群文物館可以更了解小林村的文化喔! 

最後,品嘗小林部落風味餐,滿足味蕾之外,亦可認識平埔族的飲食文化呢! 

現在,我們一起出發吧!

 

小林村紀念公園

小林村紀念公園是在2012年完工啟用,目的是為了紀念200989日凌晨莫拉克風災中遭土石掩埋的小林村村民。負責導覽的許素秋女士說:「這裡並不是原址,但從這裡可以看到被消失的小林村。」

IMG_8387.JPG

許素秋女士是風災的倖存者,她娓娓道來,小林村如何被「獻肚山」的土石流掩埋,造成462位村民罹難者,倖存者又如何逃離天災的死亡威脅,面對痛失親人的傷痛與展開新生活。

IMG_8415.JPG

走進小林村紀念公園,一片綠意盎然,這裡的綠地就佔了總面積的八成,就像昔日小林村。

公園分別以不同的形式紀念莫拉克風災罹難的小林村村民。入園看到的是小林公祠,裡面供奉地藏王菩薩,並播放佛音,是以佛教的方式紀念往生者。

IMG_8385.JPG

小林公祠設有462罹難者的牌位,許素秋女士說:「小林村村民大部分是大武壠族,少部分漢人,其中,潘、劉是最多姓氏。」

IMG_8386.JPG

苦路,這是以基督教的形式紀念往生者,兩邊牆上寫著462位罹難者的姓名。

IMG_8414.JPG

苦路的另一頭牆上,懸掛一幅幅小林村過往的照片,可以遙想當時的生活景況。

IMG_8937.JPG

順著路到沉思橋,橋旁邊種植181棵樹,原本種櫻花樹,太熱種不起來,改種風鈴木。這裡的每一棵樹代表一戶人家,而且都有門牌號碼。其中,有一部分是紀念當時到小林村玩罹難的外地人。

IMG_8395.JPG

據許素秋女士說,小林村總共有276戶。她反問我們,為什麼這裡只種181棵紀念樹呢?就在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徐素秋女士給了這樣的解答,「這是因為以前都住四合院,兄弟姊妹住在一起,但是,各自有各自的戶籍,共用一個門牌號碼,所以戶數多於門牌。」

IMG_8390.JPG

現在村民居住的永久屋是兩層樓的房子,天災迫使她們必須適應新的生活環境。

IMG_8422.JPG

沉思橋的盡頭是從原址撿回來的石頭堆砌的紀念碑,紀念碑寬8公尺,高度9公尺。數字89是紀念89日莫拉克風災親人離世的日子,同時,象徵給予村民新生及重建的力量。

IMG_8398.JPG

站在紀念公園眺望遺址懷念斯人,不禁震懾大自然的無情威力,因而更珍惜當下並心存謙卑。

結束小林村紀念公園的遊程,下一站來到的是小林平埔文物館。

 

小林平埔族文物館

沿著台29線來到「小林平埔族文物館」1996年開館,是國內第一座以平埔歷史為主題的文物館。

這座文物館也難逃莫拉克風災的襲擊,隨著小林國小遭到掩埋,在政府重建計劃協助推動下,轉移至五里埔永久屋基地旁重建,是一棟兩層樓的建築物。

IMG_8505.JPG

走進「小林平埔族文物館」,大廳的左側是一座巨型的小林村模型,耗資耗時完成,呈現莫拉克風災前的小林村風貌。

IMG_8481.JPG

大廳的右側展示當地的農特產品與手作物品。莫拉克風災重創小林村,也改變了小林村民的生命歷程,沒有耕地務農的他們,藉由參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多元就業開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學習新的技能,開創不同的生活風貌。

IMG_E8434.JPG

IMG_8934.JPG

「回家-小林村的故事」是館內的常設展

IMG_8450.JPG

常設展總共有4個主題區域,分別是A區「記憶中的家:小林部落」,B區「消失家園;風災之殤」,C區「組合屋的日子」,D區「新家的生活」,敘述小林村從風災前、歷經災變到重建的故事,透過展覽帶領大家一同探尋先民在這塊土地生活的痕跡與過往記憶。

IMG_8449.JPG

IMG_8945.JPG

IMG_8946.JPG

IMG_8949.JPG

展區有許多竹製生活器具,都是過去小林人在物質缺乏的年代,利用隨手可得的竹材製作而成,每件文物皆展現小林部落的生活經驗及族群智慧。這些消逝的文化的再現,也期待大家以尊重和多元的角度去理解、認識、思考平埔族群歷史的意義。

IMG_8939.JPG

文物館外的「公廨」是平埔族人精神寄托之所在,也是族人聚會、祈福、占神問卜、尪姨作法的地方。茅草屋裡祭祀的是族人的祖先—「阿立祖」。群山圍繞下的廣場是今年農曆915日,國曆1020日舉行夜祭的所在地。

IMG_E8484.JPG

「小林平埔族文物館」的二樓是小林會館,可供遊客及研究人員休憩住宿,三種房型分別是大通舖、六人房、二人房,供應熱水、冷氣及基本辦公傢俱喔!

IMG_8936.JPG

回到一樓,我們前往文物館的風味餐館,享受小林部落風味餐囉!

 

小林部落風味餐

小林平埔族文化館設有「媽媽廚房」,這些媽媽都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下,發展其他才能,展開不同的人生。 

精緻的小林部落風味套餐,前菜有地瓜、秋葵、醃漬梅,台灣產梅子最多的地方就在甲仙,這醃漬梅可是醃漬了一年的時間喔!

IMG_8435.JPG

主菜有鹹豬肉、竹筍、龍鬚菜、白玉苦瓜、柴燒年糕,其中柴燒年糕可以過年的熱銷商品,吃起來Q彈、扎實。

IMG_8439.JPG

長得像雞角的雞角刺,學名是華薊,是小林部落的原生植物,部落族人食用根莖,一般將根莖洗淨曬乾後,即拿來熬燉湯品、泡茶,據說有保肝的功能。

IMG_8442.JPG

IMG_8580.JPG

吃完美味的部落風味套餐,我們的旅程也畫下完美的句點。

 

旅遊資訊

|小林村紀念公園|

時間:全天候開放

電話:(07)7995678

地址: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

 

|小林平埔族群文物館|

時間:09:00~17:00(週一休館)

電話:(07)6761168

地址:高雄市甲仙區五里路50

 

 

 

arrow
arrow

    OCTOB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