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唯二的漁獲不落地魚市場就在高雄市梓官區的蚵仔寮漁港,這裡曾經是養蚵捕魚為生的小漁村,近年來在地方青年及政府的努力下,成功地將傳統漁村轉形為觀光漁港及漁市場,適合親子同遊,認識在地漁港文化與故事。
建議遊玩路線:朝天宮船仔媽→漁港巡禮→藏仔寮文化→魚市場拍賣→田媽媽餐廳
3月15日蚵仔寮人拜媽祖
蚵仔寮的信仰中心就是位在漁港旁的朝天宮船仔媽。廟宇遵循媽祖口喻「龍騎三門,三合配一天,後座走雙水」建造的。格局是二進一院三殿兼東西廂,前三川殿後有天井(迴廊),緊接公堂殿(拜亭)與正殿相連接(閩南式燕尾脊),正殿主神天上聖母(媽祖、船仔媽)。
相傳,嘉慶年間,船仔媽是大陸沿海福建、廣東一帶漁民,供奉在漁船上祈求保佑的神祇。蚵仔寮文化協會總幹事黃宗欽說:「170年前,蚵仔寮南方烏底港、塭堵一帶海面,每到夜晚總是閃爍著紅光,漁民覺得很奇怪,走近一看,發現一艘殘破帆船上有一尊貌似媽祖神像,將其請回供奉,經聖母顯靈,證實其為天上聖母。」
有別於其他廟宇的媽祖是在農曆3月23日誕辰,蚵仔寮船仔媽的生日是在農曆3月15日,因為這一天是漁民拾獲船仔媽的日子。因此,在蚵仔寮流傳一句俗語:「3月15日若無拜拜,便不是蚵仔寮人」,而且將媽祖稱之為「船仔媽」。
朝天宮船仔媽是在84年籌建廟宇,100年落成,101年進行媽祖開光儀式。寺廟的石雕、彩繪、剪粘都是大師的作品,各個是藝術之作,都是寺廟的看點。像千里眼、順風耳的耳朵,一位是圓的,一位是尖的,看起來帶點邪氣,蚵仔寮文化協會總幹事黃宗欽說:「創作者是要呈現祂們未被降伏前的妖怪形象。」
再看千里眼、順風耳的手,一位手拿錢幣,表示「千里招財」、一位拿元寶,表示「順風進寶」,很有意思。
更有趣的是千里眼、順風耳的鞋子,一位露出大拇指,意謂「獨占鰲頭」,一位露出五根腳指,表示「五指登科」,都充滿正能量。
漁港巡禮
從朝天宮船仔媽過個馬路就來到蚵仔寮漁港。蚵仔寮漁港在建港前,居民是以養蚵維生,他們在典寶溪出海口兩岸搭寮插竹養蚵,所以這個地方就叫做「蚵仔寮」。
有趣的是,現在來到蚵仔寮,什麼漁都有,就是沒有蚵仔。蚵仔寮文化協會總幹是黃宗欽說:「這是因為民國前一年的大海嘯破壞了蚵棚,養蚵人數大減,後因日據時期,在此建軍港,禁止居民養蚵,插竹養蚵的景象就消失不見了。」
之後居民開始築溫養漁,直到民國74年建港,轉型成船隻進出頻繁的漁港。
這些停泊在港邊的漁船,就像汽機車一樣,都有牌照,牌照上前三碼是英文與數字組成,說明船隻的噸位與能在多少範圍的經濟海域進行補漁活動。蚵仔寮漁港主要是20噸以上、50噸以下的CT3漁船,屬於近海漁業,通常是在200海浬以內的經濟海域進行補撈作業。牌照後4碼數是漁業署給予船隻的身分證明。
若在蚵仔寮漁港看到100噸以上,200噸以下的CT5-CT8等遠洋漁業船隻,通常是漲潮時進港加油、加水、加冰塊,離開時也必須選擇漲潮時,避免擱淺。
這個牌照是允許船隻捕撈魩鱙,但是排除每年6到9月,因為這個季節是魩鱙排卵期,而魩鱙又是食物鏈的最底層,是許多魚類的食物,將其捕撈會大大影響漁業資源。
即使是在非禁止月份捕撈魩鱙,取得捕撈魩鱙牌照的船隻亦必須清楚寫下捕撈的時間、地點、數量等資料的日誌交給承辦單位,藉由這樣的護漁行動,確保當地漁資源能夠源源不絕,永續發展。
藏仔寮文化
高雄梓官區蚵仔寮港,早年是南台灣捕撈烏魚的重鎮,每年冬至前後至農曆新年間的烏魚汛期,漁民都會在海邊搭建臨時性建築「藏仔寮」,目的是預先集結人力,在適當的時機點,出發捕烏魚,因為烏漁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捕漁的機會稍縱即逝。
藏仔寮文化在民國50年以後就消失了。梓官區漁會特別在漁市場二樓重現消逝已久的「藏仔寮」場景,具有文化保存之意義。
過去「藏仔寮」有50多坪大,以竹子為架構,再覆蓋稻草,蓋好後擇吉日住入稱之為「入寮」,有如新居落成一般,必須張貼門聯、宴客,祭拜神明。居住人數為19人,有船長、漁民、有專門負責竹筏、記帳、廚師等各司其職,一旦入寮就不可以隨便離開,女子不可進入藏仔寮等有諸多的禁忌。
藏仔寮門口面對的是神明桌,是擺放神明的地方,供漁民膜拜、祈福。通常船長在藏仔寮蓋好後,會到寺廟請神到藏仔寮,若碰到神明都被請走了,船長就把管海域、管地方的神明寫在紅紙上,照樣膜拜,可見烏藏寮文化對神明的信仰是非常虔誠。
下面是漁民出海捕魚「問事」的八仙桌。一旦神明指示出海捕魚的日子、方向之後,漁民一定守口如瓶,不會告訴其他人,靜靜等待出海的日子。
這面〝烏漁旗〞是出現在明鄭時期,當時漁民出海捕烏魚前,必須先向官府登記並繳納漁稅,之後領取印有官印的〝烏漁旗〞,寫上船隻名稱,才可以出海捕烏漁。
烏漁旗上有四句話,用台語念出來是很有意思。「烏魚誤人不誤冬、鹹水烏卡贏雞肉箍、藏寮吃烏魚免錢、早冬至慢烏魚」,簡短的語句,卻翔實描述烏魚的特性、價值、氣候對烏魚的影響、以及蚵仔寮的烏魚文化,這都是蚵仔寮先民的智慧結晶。
魚市場拍賣
蚵仔寮漁船每天早上3、4點出海捕魚,中午11點多陸續進來來,當漁船返港時,就是魚市場人聲鼎沸、魚鮮爭豔的時刻。由於拍賣制度健全,亦吸引鄰近地區漁船到此卸貨交易,是南台灣最大的現撈魚市場。
能夠進入拍賣魚市場的人員有船員、區漁會工作人員、持有牌照的漁販,一般人是不可以進入,只能在二樓參觀整個拍賣過程。
蚵仔寮是全國第一座、繼日本築地市場之後的亞洲第二座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國際授證的魚市場。蚵仔寮文化協會總幹事黃宗欽說:「魚市場管理非常嚴格,不但禁止抽菸嚼檳榔,整個交易過程都做到『魚貨不落地』,確保魚貨從原料端到消費者端各環節的衛生與安全,全面提升魚產品的品質。」
滿載而歸的魚船靠岸後,漁民將一籃一籃的魚貨搬出漁船,再由工作人員拉近魚市場。
接著放在理貨平台,由漁會人員依照魚的大小、新鮮度等等分裝,紅、黃、藍、綠塑膠籃,分別代表不同的船家。
理好貨後,秤重員依照電子顯示的重量,填寫三聯單(第一聯由漁會留存、第二聯給供貨人、第三聯給漁販),填好後再把單子給拍賣員。
秤完每籃重量後,漁會工作人員會將魚一籃籃排好,拍賣員哨聲一下,開始依照每籃順序競標。
標到魚的魚販,將有自己編號的印章交給拍賣員,現場直接蓋章,留下三聯單當憑證取魚。
整個魚市場的拍賣過程既新鮮又有趣,走一趟更能感受漁村生活的日常。
田媽媽餐廳
結束蚵仔寮漁市場的參觀遊程後,一定要到田媽媽餐廳品嘗生猛海鮮,餐廳裡的海鮮90%出自於蚵仔寮漁港。不是非常喜歡海鮮的我,當天竟然對每一道料理讚不絕口,特別是這裡的魚蝦、花枝丸都好大,真是過癮!
如果你想去
朝天宮船仔媽
地 址:高雄市梓官區廣澤路55-1號
開放時間:05:30-21:00
電 話:07-617-4807
蚵仔寮魚市場
地 址:高雄市梓官區漁港二路32號
開放時間:不對外開放
導覽行程:採預約收費,僅開放20人以上團體參訪。
電 話:07-617-7161
藏仔寮
地 址:高雄市梓官區漁港二路32號
開放時間:不對外開放
導覽行程:採預約收費,僅開放20人以上團體參訪。
電 話:07-617-7161
田媽媽餐廳
地 址:高雄市梓官區漁港二路32號
營業時間:
星期二~星期日 11:00-14:30,17:00-21:00
星期一公休
電 話:07-619-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