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危機就是轉機!

位在屏東縣恆春鎮的「德和社區」,原是農村地區,種植許多洋蔥、玉荷包、水稻、蘿蔔、瓊麻等,但因產業沒落,荒廢農地出現大量的外來種銀合歡,破壞生態平衡,社區將銀合歡經過特殊處理,變成可用的板材,製作成餐盤、溜溜球等工藝品,農村華麗轉身成為木工村,並且以此為基礎開發遊程,發展觀光。一起來看看「德和社區」究竟有什麼好玩的?

德和社區-銀合歡溜溜球-.jpg攝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

將綠癌銀合歡變成家具的原創社區

日治時期的「德和社區」,到處都是「槺林」,是一種形貌似檳榔,果實如豆子大小的台灣海棗,嚐起來味道清甜帶點微酸,當時稱此地為「槺林」,儘管現今改名「德和」,在地居民還是習慣以舊稱自居。

10多年前,德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宗熏回鄉後,發現銀合歡這個資材,經過多次的實驗,賦予銀合歡新的價值與功能,並且成立協會,在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支持下,訓練居民木工技藝,成為協會的木匠工藝師,同時培育專業導覽解說人員,舉辦生態導覽活動。

德和社區-木工坊照片.jpg攝影:德和社區發展協會

這是「漫遊槺林銀合歡傳藝文創基地。」,既是楊宗熏理事長的個人工作室,亦是德和社區發展協會的辦公室。你現在眼前所見的木製品,像是木桌、木椅、木書櫃、音響喇叭等,板材都是取自生態殺手銀合歡。

IMG_E5764.JPG

IMG_5789.JPG

漫遊槺林銀合歡傳藝文創基地-門面.jpg攝影:德和社區發展協會

德和社區不但是將綠癌銀合歡變成家具的原創社區,同時亦結合恆春的民謠文化製成月琴。楊宗熏理事長說:「全世界只有這個區域利用銀合歡做成月琴,主要是用來正名,當然也可以做為擺飾。」

IMG_5785.JPG

IMG_5768.JPG

銀合歡造成的生態浩劫

德和社區發展協會透過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培力的專案經理倪安生憂心忡忡的說:「你現在看到恆春半島的樹木,80%是銀合歡,排擠了原生樹種的生存空間。」

DSC_9459.jpg攝影:蔡慧君

追溯這些銀合歡的起源,最早是從荷蘭引進,作為牲畜飼料與造紙的材料。數十年前,當台灣尚未完全進入工業化時,鄉村地區尚以銀合歡的嫩莖葉當作牲畜的飼料、樹枝做薪材,物盡其用的作法,使銀合歡的生長受到控制,不同樹種之間倒也相安無事。

1960年代開始,台灣開始推廣經濟造林,砍除利用價值甚低的雜木林,改種銀合歡,藉以製漿出口。企業亦響應「造銀合歡林」投資栽種作為造紙的原料,可惜獲利打不過進口紙漿,銀合歡林被財團打入冷宮,任其在山坡地自由生長。

1980年代,台灣農牧業逐漸轉型,許多土地開始休耕或荒廢,地力失去照料,讓銀合歡有機可趁,順勢開始攻城掠地。例如五○年代的恆春,正是種植瓊麻的高峰,許多海岸林被砍伐改做瓊麻田。八○年代初,由於尼龍繩普及,種植瓊麻不再吃香,荒廢的土地逐漸成為銀合歡的住所。爾後加上電力普及,再也沒有人以銀合歡當柴燒。供需不協調,造成銀合歡迅速增加,占據許多廢耕地。

IMG_5799.JPG

德和社區發展協會專案經理倪安生說:「銀合歡的繁殖力相當強,每一株每一年可長2萬顆的種子,種子有百年的潛伏期,等到適合的環境才會發芽,而每一棵銀合歡的成長速度是台灣原生種植物平均值的30倍,再加上分泌的「含羞草毒」造成原生樹種的凋零,因此,有銀合歡生長的區域,其他種植物就難以生存。

IMG_5798.JPG

儘管近幾年,政府與民間花費鉅資大量砍伐,企圖消滅銀合歡,但是銀合歡生長的速度實在太快了,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因此,德和社區發展協會將銀合歡轉變成可以使用的板材之後,反而鼓勵大家多多利用,這樣就可以解決銀合歡破壞生態平衡的問題。

IMG_5787.JPG

水熱碳化法處理銀合歡

由於銀合歡整株都是細菌,製成家具容易腐爛,因此,楊宗熏理事長經過多年的試錯後,才找到「水熱碳化法」,將木材中的蟲卵去除,強化其蛋白質結構,延長工藝品的使用期限,達到環保的目的,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學試劑,保持木材天然的本質,。

而銀合歡最佳的砍伐季節是每年的一到三月,砍伐下來的銀合歡必須三天內利用水熱碳化法煮48小時。這個大鍋爐是用來烹煮銀合歡,柴火則是使用廢棄的銀合歡枝條,具有循環經濟功能。

P1520226_.jpg攝影:高嘉聆

經過水熱碳化法處理後的銀合歡,還要經過去皮、裁薄板、陰乾、放兩個月後等待乾縮率達5%等等的工序,才能變成可用板材,做成可用的物品,最後上漆防蛀蟲。

DIY銀合歡溜溜球

銀合歡溜溜球($100/人)是社區的體驗活動,在由協會人員帶領下,透過組裝、上膠、綁繩、打模等簡單步驟,就完成了屬於自己的有趣童玩,簡易又有趣的手作體驗,適合大人跟小孩一起手做。

IMG_6238.JPG

德和社區-銀合歡溜溜2.jpg攝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

銀合歡板材做成的小板凳組裝包,可以做成小木凳,兼具美觀與實用。此外,社區公園還利用銀合歡板材做發呆亭、公共桌椅等休憩家具。

銀合歡環保椅凳diy (1).jpg攝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

德和社區-銀合歡環保椅凳.jpg攝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

這個菜刀架上的咖啡色紋路,是不是很美呢!由於落山風的關係,全台灣只有恆春半島的銀合歡才有這種特殊紋路。

IMG_5771.JPG

楊宗熏理事長說:「銀合歡板材不輸柚木、檜木,大家多多利用,就可以解決生態問題。」大量使用銀合歡的「恆春風巢」,則是楊宗熏理事長最滿意的作品,2019年台灣燈會在屏東展示後,就轉往在丹麥展出直到現在。

楊宗熏老師作品-恆春風巢-3.jpg攝影:德和社區發展協會

漫步槺林古道 

銀合歡板材推廣至今,已經成為社區的產業,來此敲敲打打做木工外,還可以到社區後山的槺林古道走走($350/人,6人成行),行徑間由導覽人員介紹古道旁植物,訴說當地大力士傳奇人物陳尊賢和民謠國寶—陳英的故事。

IMG_5797.JPG

古道的盡頭就是山海交界稜線的置高點,夕陽西下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海天一線的夕陽美景,據說可以媲美關山夕陽;往下看就是山海漁港,舊稱「尋廣嘴」漁港;帶把椅子和咖啡,坐在此靜靜地觀看美麗的景色,心靈應該會很滿足吧!

IMG_5804.JPG

IMG_5805.JPG

農村四季風味餐

離開德和社區後,一起到「龍水社區」品嘗農村四季風味餐。 

龍水社區是恆春半島的穀倉,生產台灣最南端的有機米,是典型的農業社區。

總鋪師林秋月將農村文化融入風味餐中,研發出「春耕(絲瓜蛤蜊盅—絲瓜代表青秧滿田、蛤蜊代表水)、夏耘(雨來菇烘蛋—休耕後的復耕,犁田時翻動的土攘,加入恆春三寶雨來菇、洋蔥、蘿蔔乾)、秋收(鹹蛋蒸南瓜,象徵稻穀成熟的金黃色景象)、冬藏(過貓+鳳梨+火龍果涼菜,豐收時人們內心充滿喜悅;歉收時令人內心消沉,透過鳳梨的酸、過貓的澀味,傳達農家看天吃飯,百感交集)」等菜色。 

此外,控肉含有慶豐收、豐勝過好年的意象;珍珠芋頭丸採用龍水栽種的有機稻米;黑豆漿花生豆腐、芭蕉旗魚、野莧等相關佳餚,都使用恆春在地物產,符合低碳食物里程的環保精神。

IMG_6237.JPG

走入地方,認識地方,這種旅行方式將帶給你許多的新發現,帶來新感動!

 

如果你想去:

屏東縣恆春鎮「德和社區」發展協會

粉專:屏東縣恆春鎮德和社區發展協會-漫遊槺林銀合歡傳藝文創基地

電話:08-8880268 謝小姐

地址:屏東縣恆春鎮省北路 439 號

「龍水社區」農村四季風味餐

 預約:屏東縣墾丁生態旅遊聯合發展協會

 訂餐專線:(08)8881400

 

 

 

 

 

 

arrow
arrow

    OCTOB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